“老师,我们都谈过两次了,我还是经常想着这些事,心里很烦,是不是心理咨询对我没用啊?”一位来访者这样问我。类似的疑问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很常见,一方面是因为身处困境的人总想急于摆脱,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对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不太了解。
一般来说,咨询师与来访者的首次咨询,是对来访者基本资料,包括症状、现状、经历、性格、社交等进行采集,对来访者形成一个初步印象,明确自己是否适合接待这位来访者,并对他的问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的过程。有时,首次咨询所收集的材料仍不足以进行判断,咨询师会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来访者。而这种尚未触及治疗的初步访谈,在如德国这种心理咨询普及度高的国家,需要4~5次的时间。这种访谈的意义在于,让咨询师系统地梳理清楚来访者的心理状况,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展开治疗。也就是说,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很少在与来访者首次见面就展开治疗。所以,一两次咨询还没有效果很正常,因为咨询师可能还在了解你,尚未真正进入治疗阶段。
即便了解了这些常识,有些来访者仍会锲而不舍地问:“虽然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,能不能在一两次咨询后先给我一些建议,让我在生活中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症状或问题?”面对这样的请求,作为咨询师也要照顾一些来访者迫切的心情。所以,我有时会给予一些通用的、切实可行的建议,如作息调整、运动、倾诉、注意力转移等,这些建议多是行为上的。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人的思维层面的问题,行为上做的调整效果毕竟有限,真正地解决问题还是需要耐心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。
所有来访者都关心疗效,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好。大多数人会问:“解决我这个问题,需要多少次咨询呢?”对于这个问题,不同教育背景、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会有不同的计划和回答。有的咨询师甚至不喜欢回答这一问题,让来访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预约咨询。而我倾向于在明确了来访者的问题判后给出初步的疗程规划。咨询的疗程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定,一般问题越严重,涉及的心理层面越宽,所需要的疗程就越长,一般多为5~80次,最长的可达数年到数十年。涉及性格层面的问题,或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心理疾病,往往需要较长的疗程。
心理咨询不是特效药。如果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就要学会信任他,耐心地跟着他探索自己。很多来访者给我的反馈是,心理问题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,不知不觉被治愈的。

- 全力把澄江美丽县城建设好把抚仙湖保护好
- 去年我市银行业运行稳健有序
- 张德华:推动玉溪招商引资引智取得更大成绩
- 欢欢喜喜闹元宵
- [新春走基层]玉磨铁路:春节施工不停歇
- [时政深读]2019年,玉溪纪检监察工作怎么干?
- 江川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
- 我市深入推进"乡村振兴巾帼共建美丽家园行动"
- 新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新闻发布会举行
- 澄江抓实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
- 葫田社区开展假期活动
- 两车相撞一人被困 江川消防成功营救
- [曝光台]南北大街部分路段有出租车占道违停
- [消防安全小知识]春季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
- 玉溪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更方便了
- 澄江多举措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
- 入住民宿成为春节抚仙湖旅游一大亮点
- [新春走基层]萝卜种植铺就“致富路”
- 抢抓节令育烟苗
- 研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