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社会
  3. 正文

新平者竜有片被咖啡香味浸染的山岗

——岁月里有棵飘香的云南咖啡树系列报道之二

30多年前,在新平县哀牢山深处的者竜乡和水塘镇的土地上,咖啡曾经承载着村民的期望,演绎着一段段动人的创业故事。如今,在遥远的者竜乡春元村,陶忠祥、鲁兴文、邓文增等为数不多的农户还在种植着咖啡,续写着咖啡的传奇。

4月末,正是万木争荣的时候,记者来到春元村,春元村党总支书记郭小瑜带领记者参观了当年的大岭岗咖啡园。30多年前,这里种植过600多亩咖啡,而今,咖啡种植面积锐减到三四十亩,但依然还有少数农户在坚守着苦尽甘来的咖啡事业。

6_副本-1

硕果累累的咖啡树。

村里最先试种咖啡的人

郭小瑜对村里咖啡种植的历史了如指掌。据介绍,春元村群山环绕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,仿佛是大自然为某种作物量身定制的“摇篮”,这种作物正是咖啡。

郭小瑜记得,1986年前后,陶忠祥带着大伙走上了咖啡种植之路。郭小瑜说:“15岁的我跟着大人搬树苗,根须上的土粒颤巍巍的,像捧着一颗颗珍珠。谁也不知道,这些小树苗会在两年后,用缀满枝头的红果,给寂静的山岗染上一抹亮色。”

作为高端树种被引进的咖啡,在当时的春元村是陌生的新鲜事物,引进者正是陶忠祥的父亲陶德有。当时身为副乡长的他,凭借着前瞻性的眼光,为春元村开启了咖啡种植新篇章。陶德有不仅是副乡长,还是一位学过中医、做过赤脚医生的“多面手”。为了引导群众种植陌生的经济作物,陶德有家最先示范试种了50亩咖啡树苗。首批咖啡树挂果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者竜乡,红宝石般的果实缀满枝头,最高亩产突破200公斤。

“那时,我站在自家地里望着漫山绛红的果实感到无比欣喜,咖啡果把枝条压成谦卑的弧度,果实爆裂处渗出蜜似的黏液,空气里弥漫着发酵的甜香味。椭圆形的果实挤在枝丫间,像穿在绿丝线上的玛瑙,掰开果实,果肉黏糊糊的,裹着两瓣对生的种子,指甲掐一下,渗出淡黄色的汁液,带着青草与果实混合的气息。”今年80余岁的陶德有说。

5

年逾八旬的陶德有。

咖啡果把枝条压成满月弓

春元村成功试种咖啡后不久,新平县林业局在大岭岗建成6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,并配备了全县首条半自动加工生产线。在基地的带动下,周边的水塘等地也纷纷开启了咖啡种植之路。咖啡种植,点燃了村民致富的希望。在春元村,他们用大棚育苗,设置了3个育苗点,一次性育苗可移栽50亩。“3亩育苗棚像盖在山坡上的白棉被,晨露凝结在塑料布上,顺着木架滴进苗床,滋润种子生长。”陶德有说。

在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马光发的悉心指导下,咖啡种植逐步规范,起台地,打塘栽种,浇水施肥,精心管理。令人惊喜的是,咖啡树栽下1年半后就开始挂果,2年后更是硕果累累,咖啡果把枝条压成满月弓。

者竜种植咖啡并非一帆风顺。丰收的喜悦很快被销售难题所取代,咖啡豆滞销,价格也不尽如人意。为了解决滞销问题,春元村购置机器进行加工脱壳,多方奔走销售,但效果不佳,依然难以打开市场。无奈之下,村民们对咖啡树的管理逐渐松懈。 

“只记得那年秋天,成熟的咖啡果没人采摘,红透的果实掉在地上,被雨水泡得发胀,蚂蚁爬进果肉里,啃食着本该变成商品的种子。大岭岗的台地里,咖啡树没人修剪,枝丫疯长,叶片被蚧壳虫啃出白斑……”郭小瑜说。

7

大岭岗咖啡地。

咖啡香能飘到3公里外

1991年,陶德有调到水塘乡(即现在的水塘镇)任职,先后担任人大主席和乡长。当时,经济林果种植兴起,咖啡价格也有所回升。看到新的机遇,陶德有决定在水塘扩大咖啡种植规模。在拉博村,村民种了900多亩。当时,水塘中学也参与试种了100多亩。他们在种植基地建盖了厂房,购买了脱壳机、烘烤机、粉碎机等设备。厂长由拉博村原党总支书记肖维义担任,厂里有20多名工人。咖啡种植迎来了新的春天,红红火火地发展了几年。“烘豆车间的香气能飘到3公里外,连省农科院专家都来水塘取经。”水塘中学原校长李元章说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1998年,陶德有调到县扶贫办工作后,种植基地管理不善,市场也无法拓展,拉博村的咖啡种植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红火,慢慢走向衰落。 

咖啡种植在拉博村的兴衰,让部分村民深感惋惜。曾经长势良好的咖啡树,因为市场行情不佳、信息不灵通,最终没能形成稳定的产业。但是作为咖啡种植的推动者,陶德有深有感触地说:“飘着咖啡香的时候,总让我想起那些在云雾里生根的倔强生命。”

大山里的坚守与期望

如今,春元村的咖啡种植规模已大不如前。曾经大面积种植的咖啡树,被大面积砍伐,现在仅剩下鲁兴文、邓文增和陶忠祥等少数几户农民还在坚持种植。这些坚持种植的农户,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。他们收获的咖啡果,运到50公里外的双柏县加工厂售卖,每公斤能卖6元,品质好的能卖七八元。

虽然春元村的几家人还在坚守咖啡种植,但是困难依然存在。陶忠祥家如今种的是新品种,他感慨地说:“以前种的咖啡品种没有了,现在种的这块地少水,不适合种别的果子,咖啡树耐干旱,我就种了几百棵。”

鲁兴文家的土地多,且有水浇灌,所以一共种了1000多棵咖啡树。近年来,鲁兴文身体不好,经常生病,不能下地劳动,他的妻子李发春除了打理那些咖啡树外,还要负责一家人的生活,显得力不从心。即便如此,去年她家还是收获了600多公斤的咖啡果。她无奈地说:“我一个人干活,没有管好,好在咖啡树不难管理。每当看到塑料袋里装满鲜红的咖啡果,像一颗颗不肯熄灭的火种,心里还是相当高兴的。”

邓文增家种着1亩多咖啡。他的妻子王婧说:“管理还算容易,主要就是防治蚧壳虫和煤烟病。蚧壳虫会在咖啡叶背面鼓起一个包,煤烟病的黑斑会沿着叶脉传播,此时必须打药。去年,我家1亩地有两三百公斤的产量。”

邓兴龙如今已不种咖啡,但他认为者竜十分适宜种植咖啡。为此,他引进新的咖啡种苗,发动农户种植,联系外地商家,并帮助农户收购咖啡果。受他的影响,不少农户加入咖啡种植行列。春元村在发展其他产业的同时,咖啡种植依然在少数农户的坚持下得以延续。邓兴龙说:“尽管目前春元村咖啡种植规模较小,但只要合理规划、重视管理、拓展市场,咖啡产业仍有可能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,为春元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”

哀牢山的褶皱里藏着许多秘密,者竜乡的咖啡香便是其中之一。没人想到,在30多年的岁月里,春元村的山岗反复被咖啡香味浸染。记者站在大岭岗的咖啡地里,山风掠过咖啡林,叶片“沙沙”作响,像在诉说一个未完结的故事——那是关于土地的馈赠,关于执着的追求,关于那些在岁月里发酵、终将回甘的传奇故事。春元村的咖啡尽管经历了兴衰起伏,但咖啡的香气依然在村子里飘荡,唤起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希望。(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 饶平 文/图)


版权声明: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。
编辑:杨竣华   审核:陶晓兰   终审:马儒文
网上读报

扫一扫下载玉溪+新闻客户端

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

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

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

扫一扫下载七彩云端客户端

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抖音

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快手

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视频号